MWCS(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展)结束了。按照惯例,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场的情况。
总的来说,今年展会的总体规模比去年小,一共占了N1-N4共四个展区。
N1馆主要是中国联通和华为的展台。N2主要是联想。N3馆是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铁塔、中兴、中国信科。展区很多地方是留给了MWC官方场地,例如演讲区、休息区等。
在展会现场碰到熟人,都会问:“你觉得今年展会咋样?” 问完之后,彼此笑而不语,然后纷纷摇头。
确实,总的来看,除了第一天参观人数还比较多之外,后面的热度就小了很多。感觉整个MWCS,都是华为、三大运营商、中兴等几个展区在撑人气。如果没有这几家,整个热度会少70%。
这个和目前整个通信行业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。原因大家都懂。
从展会内容来说,和去年、今年的MWC巴塞展以及其它各类通信展会一样,主要是围绕AI。很多企业的参展主题也是AI,例如华为的“加速迈向智能世界”、中兴的“智能加速度”。
其实,我个人觉得,大家应该习惯这样的环境。整个行业处于低谷是必然的,现在正处于大周期的波谷。
1G、2G服务于通信通讯浪潮。3G、4G服务于移动互联网浪潮。5G试图带动移动物联网浪潮,但是目前看不是很成功,需要时间来孵化。5G-A和未来的6G,目前看来,是服务于移动AI浪潮的。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次机会。
大家也能看到,AI带动了算力需求,算力带动了数据中心需求。数据中心的内部通信(DCN)和数据中心之间通信(DCI),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,光通信是吃到了红利的。
现在AI带动在端侧落地,对移动通信是一次机会。未来,超过一半的流量都是由AI创造的,通信要坚定往服务AI的方向发展。
在MWCS上,我们看到了大量的Network for AI以及AI for Network的内容,都是在逐步向前走。大的创新虽然没有,微创新总归是有的。时间久了,也许微创新就会孵化出大创新。
除了AI之外,第二热门的方向,就是低空经济。绝大部分厂商都展示了低空经济的解决方案和最新进展,我觉得空天地一体化,对通信来说也是一个争正确的发展方向。这是从空间的维度进行拓展(AI是从业务类型的维度进行拓展)。
第三个热门方向,是具神智能。也就是机器人、机器狗那些。看上去很酷炫,但实际上还没有体现出和通信的强关联。更多是作为吉祥物,吸引关注流量。
这次MWCS,有一个令人遗憾的点,那就是外企实在太少了。诺基亚、爱立信、高通,都没有展台。我还是很怀念2018年的那次MWC,外企来得很多,整个氛围更加开放、共赢。还是希望全球化的趋势能够持续,不要真的变成了技术标准割裂,产业链脱钩。
好了,扯得有点远了。我们还是回归主题,看看展会现场的情况。
三大运营商里,中国移动展出的科技干货比较多,每次我都会看很久,也会和工作人员交流。他们的讲解人员,都比较专业。
前面我也说了,6G要服务于AI,服务于智能体通信。
交流很受启发,但是工作人员说尽量不要对外透露。只能再等待时机。
下面这个机器狗很有意思,本身通过大的平板天线可以直连卫星(亚太6D),然后另外2根全向天线,可以向周围发射基站信号,用于应急通信。
基站信号覆盖范围500-1000米,可以带400-500个用户。在灾情发生等关键时刻,它可以奔赴灾区,提供应急通信保障能力。它可以克服各种复杂地形,运动速度也比较快。
这个是协作机器人,机械臂可以完全复刻人的动作,包括抓取、递送。
人还是很多。中国移动一直都在努力打算围绕算力的算力网络、算力互联网。同时拥有算力和网络,这是中国运营商的优势。
超级SIM(SIM代表了用户的数字身份,可以赋予很多功能):
运营商对于国家重点推进的低空经济产业,还是很重视的。
中国电信子公司中电信量子集团是国盾量子的控股股东,在这块提前进行了布局。
联通展示的toC场景比较多,和AI大模型应用的也比较多。
外企设备商没来,主要靠华为、中兴、中信科撑场子。可惜的是,华为和中兴的PPT都不让拍照,所以能分享的照片很少。
华为这次重点展示了5G-A,介绍了一些网络能力提升,还有带来的新的体验升级。
然后就是很多的算力方面的最新进展,还有光通信、面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,也介绍的非常全面。
华为现在展出东西已经很少盯着一个具体的产品了,都是围绕整体解决方案,提供全套,满足客户需求。
中兴终端(努比亚和红魔)这边,展台很好看,充满了青春气息,还有cosplay,吸引了不少的眼球:
每次都喜欢看中信科的展台,因为基本上都随便看,随便拍。
他们的东西其实也很有技术含量,在细分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。
一款很特别的卫星电话手表。天线只有几毫米,但是能连接卫星:
好啦,大概就是这些。因为时间原因,没有看完所有展台(N4和N5没看),也没有都拍,还请见谅!
所有照片都会存入鲜枣课堂知识星球,加入星球可以获得原图。昨天星球刚刚突破2000用户!(扫描下面二维码就可以加)
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鲜枣课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