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小枣君。
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来聊一聊5G承载网。
什么是承载网?顾名思义,承载网就是专门负责承载数据传输的网络。
以前我们更多介绍的是接入网和核心网。如果说核心网是人的大脑,接入网是四肢,那么承载网就是连接大脑和四肢的神经网络,负责传递信息和指令。
承载网、接入网、核心网相互协作,最终构成了移动通信网络。
虽然承载网的重要性被大家一致认可,但存在感却很弱。
在大多数人看来,承载网只是一个管道。只要它没有断,就不用去管它。
通信网络本来就是一个管道,承载网是“管道中的管道”
也有很多人认为,承载网的技术含量低,整天就是面对让人密集恐惧症发作的光纤和网线,没有什么前途可言。
其实,这都是对承载网的误解。
承载网看似简单,实际上内部结构非常复杂。承载网的整个技术体系规模,一点都不输给接入网和核心网。
尤其是5G时代下,承载网的发展更是到了“疯狂”的地步,引入了很多高大上的黑科技,让人目不暇接,不明觉厉。
接下来,就让我慢慢给大家介绍。
5G承载网,到底要咋办?
从1G到4G,承载网经历了从低带宽到高带宽、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巨大变化。
如今的承载网网络,事实上已经非常强大和完善了。承载网设备的性能,也十分强劲。
机房里插满光纤的传输设备
尽管如此,在5G面前,这些现有设备和技术方案还是只有瑟瑟发抖的份。
进入5G时代,通信网络的指标发生了大幅的变化,有的指标标准甚至提升了十几倍。想要达到要求,只靠无线空中接口部分改进是办不到的。包括承载网在内的整个端到端网络架构,都必须自我革命。
那承载网的革命目标在哪里呢?主要来说,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-
大带宽
带宽!带宽!带宽!
毫无疑问,带宽是5G承载网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技术指标。空口的速率提升了几十倍,承载网相应也要大幅提升。尤其是在目前5G刚起步的阶段,eMBB是首先要实现的业务场景,最关注的也就是带宽。
-
低时延、高可靠性
车联网、工业控制等垂直行业,对网络的时延和可靠性要求苛刻。
5G最重要的需求之一,就是低时延低,需要实现个位数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。承载网作为端到端的一部分,虽然不是时延的重点提升对象,但也要分摊一部分指标压力。
在5G很多场景下,都提出了“6个9级别(99.9999%)”的可靠性要求。因此,承载网也必须服务于这样的要求,还要有足够强大的容灾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。
-
高精度同步能力
5G对承载网的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同步到底是干啥用的?
简单举几个例子:5G的载波聚合、多点协同和超短帧,需要很高的时间同步精度;5G的基本业务采用时分双工(TDD)制式,需要精确的时间同步;再有就是室内定位增值服务等,也需要精确的时间同步。
-
易于运维
5G承载网将会无比巨大,设备数量多,网络架构复杂。如果网络不能够做到灵活、智能、高效、开放,那对于运营商和运维工作人员来说就是一场噩梦。
-
低能耗
网络既要足够强大,又要尽量省电。省电就是省钱。
-
支持切片
切片之前我们介绍过,它是5G网络的核心能力。承载网当然也必须支持切片。
图片来自公众号“无线深海”
以上几个方面,就是5G承载网自我革命的目标。任何一个目标无法实现,就不是合格的5G承载网。
5G承载网,到底包括哪些部分?
介绍5G承载网结构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接入网的变化。
4G接入网,大家都很熟悉了,是由BBU(基带处理单元)、RRU(射频拉远单元)、天馈系统共同组成的。
到了5G,接入网被重构为3个功能实体,分别是:
-
CU(Centralized Unit,集中单元)
-
DU(Distribute Unit,分布单元)
-
AAU(Active Antenna Unit,有源天线单元)
BBU+RRU+天馈 ??? CU+DU+AAU
CU:原BBU的非实时部分将分割出来,重新定义为CU,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。
DU:BBU的剩余功能重新定义为DU,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。
AAU:BBU的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与原RRU及无源天线合并为AAU。
之所以要拆分得这么细,是为了更好地调配资源,服务于业务的多样性需求(例如降低时延、减少能耗),服务于“网络切片”。(详情可以看这里:关于5G接入网,看这一篇就够啦!)
接入网变成AAU、DU、CU之后,承载网也随之发生了巨变。
这个我要澄清一个误区:一直以来,很多人认为承载网只是连接接入网和核心网的,就像本文开头画的那样:
其实是不严谨的,那样画只是为了方便。准确来说,承载网也包括接入网内部连接的部分,还有核心网内部连接的部分。所以,更准确的逻辑关系画法,应该是这样:
这才能真正体现“承载”的奥义
5G接入网网元之间,也就是AAU、DU、CU之间,也是5G承载网负责连接的。不同的连接位置,有自己独特的名字,分别叫作:前传、中传、回传。
AAU和DU之间,是前传
DU和CU之间,是中传
CU和核心网之间,是回传
这三个“传”,都属于承载网
现实生活中的5G网络,DU和CU的位置并不是严格固定的。运营商可以根据环境需要,灵活调整。
以前小枣君曾经专门介绍过D-RAN和C-RAN。D-RAN就是分布式无线接入网(Distributed RAN),C-RAN是集中化无线接入网(Centralized RAN)。
4G时期,所谓分布和集中,指的就是BBU的分布或集中。5G时期,指的是DU的分布或集中。这种集中还分为“小集中”和“大集中”。
5G接入网,会存在多种部署模式
再次提醒,采用C-RAN进行集中化的目的,就是为了实现统一管理调度资源,提升能效,也可以进一步实现虚拟化(接入网那篇文章有详细介绍)。
正因为部署模式的多样性,使得前传、中传、回传的位置也随之不同。
不同的接入网部署方式=不同的承载网位置
电信运营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等级的机房。例如大城市的电信大楼机房,往往是核心机房。普通办公楼里面的基站机房,就是站点(接入)机房。小城市或区级电信楼里,也有机房,可能是汇聚机房。
是不是看起来有点晕?
我再画一张完整的承载网结构图,帮助大家理解(虽然我觉得可能会更晕)。
承载网结构图(范例)
从整体上来看,除了前传之外,承载网就是主要由城域网和骨干网共同组成的。而城域网,又分为接入层、汇聚层和核心层。
所有接入网过来的数据,最终通过逐层汇聚,到达顶层骨干网。
前传到底是用了哪些设备和技术呢?中传呢?回传呢?我们继续往下看。
前传部分
我们还是先从前传开始。
前传就是AAU到DU之间这部分的承载。它包括了很多种连接方式,例如:
-
光纤直连
-
无源WDM/WDM-PON
-
有源设备(OTN/SPN/TSN)
-
微波
我们简单介绍一下。
第一种,光纤直连方式。
每个AAU与DU全部采用光纤点到点直连组网,如下图:
这就属于典型的“土豪”方式了,简单直接。但是,这种方式光纤资源占用很多,更适用于光纤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。
而且,这种方式更适合5G建设早期。随着5G建设的深入,基站、载频数量也会急剧增加,这种方式肯定是玩不起的。
第二种,无源WDM方式。
将彩光模块安装到AAU和DU上,通过无源设备完成WDM功能,利用一对或者一根光纤提供多个AAU到DU的连接。
如下图:
什么是WDM?
WDM就是波分复用(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),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(携带各种信息)在发送端经复用器(Multiplexer)汇合在一起,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,以此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。
什么是彩光模块?
光复用传输链路中的光电转换器,也称为WDM波分光模块。不同中心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是不会互相干扰的,所以彩光模块实现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成一路传输,大大减少了链路成本。
和彩光(Colored)相对应的,是灰光(Grey)。灰光也叫白光或黑白光。它的波长是在某个范围内波动的,没有特定的标准波长(中心波长)。一般客户侧光模块会采用灰光模块。
采用无源WDM方式,虽然节约了光纤资源,但是也存在着运维困难,不易管理,故障定位较难等问题。
第三种,有源WDM/OTN方式。
在AAU站点和DU机房中配置相应的WDM/OTN设备,多个前传信号通过WDM技术共享光纤资源。
如下图:
这种方案相比无源WDM方案,组网更加灵活(支持点对点和组环网),同时光纤资源消耗并没有增加。从长远来看,是非常不错的一种方式。
第四种,微波方式。
这种方式很简单,就是通过微波进行数据传输,非常适合位置偏远、视距空旷、光纤无法到位的情况。
四种方式的优缺点对比如下表所示:
根据目前的情况,在5G部署初期,前传承载这部分仍然以光纤直驱为主,无源WDM方案进行补充。
这里要补充给大家介绍两个和前传有关的概念,那就是CPRI和eCPRI。
CPRI就是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,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。4G时代,BBU和RRU之间就是这个接口。它是一个通用的接口,有多个不同的版本,不同的版本对应不同的网络制式。
BBU和RRU之间的CPRI光纤
到了5G时代,AAU和DU之间的带宽可能会达到数百Gbps,CPRI已经无法满足要求,所以就升级到了eCPRI接口规范(enhanced CPRI,增强型CPRI),显著提升了接口带宽。
说到带宽,前面我们说5G需要很大的带宽,到底有多大呢?
目前的4G LTE网络,主流子载波带宽是20MHz,单基站的峰值吞吐量大约是240Mbit/s。(是的没错,一个基站的带宽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。)
而5G网络,尤其是毫米波频段,空口频宽达到100-400MHz,甚至更高。在Massive MIMO(增强多天线)等空口技术的进一步加持下,单基站的带宽将是4G的几十倍。
5G基站带宽估算参考
根据测算结果,在5G建设前期,运营商单基站带宽参考值将会采用10GE或25GE的标准。(4G时大部分站点的标准只是1GE。即便如此,前传带宽浪费还比较严重。)
5G前传的带宽标准
接入环节点的带宽将由部署方式和类型决定,5G热点地区的带宽显然会比一般地区的带宽更大(节点更多,高频站更多)。
中传和回传部分
接下来我们看看中回传。
因为带宽和成本等原因,中回传肯定不能用光纤直连或无源WDM之类的了,微波也不现实。
5G中回传承载方案,主要集中在对PTN、OTN、IPRAN等现有技术框架的改造上。
(关于这几个概念,建议先阅读这篇文章:传输基本知识)
从宏观上来说,5G承载网的本质,就是在4G承载网现有技术框架的基础上,通过“加装升级”的方式,引入很多黑科技,实现能力的全面强化。
以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中回传承载网方案为例,基本上都是在现有方案上进行加强和改良,从而实现对5G的支持。
首先看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。
移动认为,SPN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案,能够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。
SPN,就是Slicing Packet Network,切片分组网。它是中国移动自主创新的一种技术体系。
中国移动的4G承载网是基于PTN(Packet Transport Network,分组传送网)的。而SPN基于以太网传输架构,继承了PTN传输方案的功能特性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强和创新。
感觉在移动的眼里,SPN就是以太网上“升级”一个光接口,可以充分利用现在非常成熟的以太网生态链,实现比较高的性价比。
因此,移动非常看好SPN,并竭尽全力推动SPN的标准立项,还大力扶持SPN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。在它的努力下,SPN技术确实发展很快,产业链也日趋完整。
中国电信在5G承载领域主推M-OTN方案。M-OTN基于OTN,是面向移动承载优化的OTN技术(Mobile-optimized OTN)。
之所以电信会选择M-OTN,和电信拥有非常完善和强大的OTN光传送网络有很大的关系。众所周知,电信的老本行是固网宽带,在光传输网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很有家底的,带宽资源也非常充足。
OTN作为以光为基础的传送网技术,具有的大带宽、低时延等特性,可以无缝衔接5G承载需求。而且,OTN经多年发展,技术稳定可靠,并有成熟的体系化标准支撑。对电信来说,可以在已经规模部署的OTN现网上实现平滑升级,既省钱又高效。
中国联通比较缺钱,利旧自家IPRAN是肯定的。
IPRAN是业界主流的移动回传业务承载技术,在国内运营商的网络上被大规模应用,在3G和4G时代发挥了卓越的作用,运营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但是现有IPRAN技术是不可能满足5G要求的,所以联通就搞起了IPRAN2.0,也就是增强IPRAN。
IPRAN2.0在端口接入能力、交换容量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。此外,在隧道技术、切片承载技术、智能维护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和创新。
中国联通一直都在做IPRAN 2.0规范的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,总体情况看上去也还好。
以上,就是国内三大运营商5G中回传承载网方案情况。
名言有云,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”。其实这和现在的情况倒是有几分相似。
承载网作为通信网络的躯干,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,运营商肯定会充分考虑资源复用、建设成本以及产业成熟度等多方面因素,慎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。
而面对这样的情况,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来说,其实是很痛苦的。
大型设备商还好说,中小厂家很难同时从事多个跑道的研究。如果各大方案不能朝融合的方向发展,就被迫使得产业链企业选择“站队”。这肯定会制约产业链的扩大和共享,也会影响承载网络建设整体成本的下降。
所以,很多专家都呼吁各大运营商的方案能尽量“融合”,最好是殊途同归。这样的话,不管是对产业链,还是对运营商,都是好事。对最终用户来说,也是好事。
好了,限于篇幅,今天小枣君就先写到这。
下一期的内容,就要进入5G承载网的硬核部分了。
我将给大家重点介绍5G承载网分层结构和每层的关键技术。包括为了增强带宽而引入的PAM4、FlexE和FlexO,还有为了增强路由转发效率而引入的SR分段路由,还有为了支持切片而引入的SDN软件定义网络,等等……
敬请期待哦!
—— The End——
接下来是福利时间!
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,鲜枣课堂联合人民邮电出版社,给大家送10本书!!!
要赠送的书可以“二选一”。
第一本,就是:
《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》
▋ 简要介绍
这本书是目前市面上关于5G最权威的中文书了,由IMT-2020推进组多位组长,信通院、华为、中兴、大唐、移动等3GPP国际标准技术负责人及专家刘晓峰、孙韶辉、杜忠达、沈祖康、徐晓东和宋兴华联合撰写。
该书主要介绍了5G系统设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及相应的国际标准化内容,其中空口技术部分主要涉及初始接入设计、控制信道设计、大规模天线设计、信道编码、NR与LTE共存几个主要部分。本书不仅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,还对这些技术的标准化过程及标准化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。
总而言之,值得一读!
第二本,和今天文章的内容有关,是这个:
《5G时代的承载网》
▋ 简要介绍
本书由通信设计单位的一线资深专家联合编写,对运营商的网络现状、面临的问题,以及5G时代的承载网该如何规划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阐述。这本书是他们丰富工作经验的智慧结晶,相信他们的研究和总结会给广大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。
▋ 活动规则
规则很简单:在本文下方留言分享您对5G技术的看法或者心得(不少于20字),入选留言点赞最多的前10名(公众号只支持100条留言,所以要趁早),送价值159元的《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》一本,或者价值128元的《5G时代的承载网》一本。你自己挑哦!(全国包邮)
截止时间:2019年6月21日22:00,禁止技术手段刷赞,发现取消资格。
没抢到怎么办?
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购买:
《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》
《5G时代的承载网》
赶紧留言吧!
越早留言,获赠机会越大!
祝你好运哟!
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鲜枣课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