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北邮、南邮的文章(链接),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。今天小枣君趁热打铁,再说说西电和成电。

众所周知,西电的全名,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。而成电,则是位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。


这两所学校,是中国电子科技领域最知名的高校,历史悠久、实力雄厚。在国内,他们和北邮并称为“两电一邮”,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,享有极高的声誉。


作为两所同属西部、专业类似、实力接近的高校,西电和成电常常被人们放在一起,进行比较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两所学校还曾经因为“校名之争”,发生过一场不小的风波。


西电和成电,到底有怎样的关系?他们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,发生过怎样的故事?


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的尘封往事。


红色无线电学校的诞生

我们先从西电的历史开始说起吧。


西电的历史,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,那就是——“根正苗红”。论各大高校在党史、军史中的地位,西电算第二的话,就没人敢说第一。


1930年12月,在第一次反“围剿”战斗中,中央红军击溃了国民党军第18师,活捉了该师师长张辉瓒,全歼9000余人。


当时,红军成功缴获了敌人师部的“半部无线电台”(只有收报机)


除了电台之外,红军还俘虏了10余名国民党军报务人员。这些报务人员经过动员后,自愿加入了红军队伍。其中有一人,名字叫做王诤。

后来,1931年1月,在这“半部电台”的基础上,中央红军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无线电队,王诤担任队长。也就是说,王诤,就是红军无线电通信的创始人。


王诤,开国中将

再后来,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红军无线通信技术人员队伍,红军决定举办无线电培训班。1931年2月10日,第一个无线电训练班正式开课,在江西宁都县小布村举行开学典礼。

训练班旧址

毛泽东不仅在百忙之中亲自参加开学典礼,还给学员上了第一堂党课。


经过四个月训练后,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学员圆满完成学业,成为红军首批无线通信技术骨干。

此后,无线电大队在江西南丰、福建长汀又陆续开办了第二、第三期训练班,为部队培养报务员。


到12月下旬,无线电大队提出,将无线电培训班从无线电大队分离出来,单独开办学校,专职从事教育培训工作。这一建议得到了中革军委的同意。


于是,1932年1月,无线电大队将已经在福建长汀开办两个多月的第3期无线电训练班转移到瑞金洋溪村,以此为基础,正式成立了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。王诤任校长,曾三任政委。


这个无线电学校,就是西电的最早前身。


1932年,学校迁至瑞金附近下路头,后又迁至坪山岗,改名为红军通信学校


红军通信学校旧址


当时,学校的办学条件极差,但老师和学员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。他们充分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,因陋就简,努力学习无线电知识。


正在学习的学员

到长征开始之前,学校已累计办班十余期,培训学员超过2100人。这些学员为构建红军早期的通信体系、反击敌人围剿,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
█ 参加长征,转战大江南北


1934年,第五次反围剿失败,中央红军开始长征。


于是,红军通信学校改名为红星第三大队,随红军主力转战各地。这期间,他们没有放弃教学,在战斗间隙,仍然坚持办学上课。


长征路上办学

长征路上办学(西电校内雕塑)


1935年8月,红星第三大队与红四方面军报务训练班合并,恢复为通信学校。

1935年12月,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瓦窑堡。不久后,通信学校与陕北的无线电学校合并,组建为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


1937年1月,学校又随党中央迁至延安,在延安川口、盐店子长期办学,时称“延安通校”


延安通校旧址


正在学习的学员


后来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“延安通校”继续致力于通信人才的培养,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1948年5月9日,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合并了晋冀鲁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、军委三局电讯队、军委气象队,组建了“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”(简称“华北电专”),成为解放区最大的无线电通信学校。


学校演变过程(解放前)

华北电专毕业生合影(身后为学校旧址)

新中国成立后,学校从河北获鹿县迁至张家口,改建为“中央军委工程学校”。1949年11月27日,学校举行开学典礼,开国上将李涛将军担任校长。


中央军委工程学校


后来,学校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。


1952年5月,中央军委发布命令,将“中央军委工程学校”一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,二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,三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干部学校(迁至长春)。


1955年1月13日,“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”又更名为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”。1955年8月3日,再次更名,变成了“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”。

1958年1月,叒更名了,变成“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”。这年的8月,学校本来打算迁往北京,但因为政策原因,整体迁到了古都西安。


当时,军委安排了100节专列,专门运送学校师生和器材。


位于西安的校址


1959年,学院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。


不久后,1960年1月1日,学校叕更名为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”,简称“军电”。因地处西安,所以也简称“西军电”


那一时期,“西军电”和“哈军工”,是中国最牛的两所国防工业军校。学校是军团级单位,校长相当于副总理级别。


西军电

1962年2月,军委下令:将西军电雷达专业(包括六系和七系)迁往重庆,成立解放军雷达工程学院(简称重庆雷院)。


一年后,1963年8月,两院又进行了重组:“西军电”的一系通信专业部分迁往重庆,而重庆雷院的二系、三系和四系重返“西军电”。(重庆雷院后来辗转变成了位于南京的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,再后来组建为解放军理工大学。)


1966年4月1日,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”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,退出军队序列,转制为普通高校,并更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


至此,“西军电”真正变成了“西电”,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。


█ 成电的诞生


到这里,我们要稍微停一下,回头看看成电的历史。


成电的历史远远没有西电那么悠久,也没有那么轰轰烈烈。


上世纪50年代,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,苏联援助中国的许多电子工业重点项目被集中布局在西部重镇——成都。

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当时四川一所专门培养无线电专业人才的高校都没有。大部分这类高校,都在沿海地区。


考虑到沿海地区容易遭受攻击,加上成都需要大量的电子人才,于是国家决定,在成都建设一所电子类高校。


1956年,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,由交通大学(现上海交通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)、南京工学院(现东南大学)、华南工学院(现华南理工大学)的电讯工程相关专业合并,组建了一所新的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大学。


这所大学的名字,就叫做成都电讯工程学院


这里多说一句,当时,南京工学院的无线电系本来也要迁到成都。但是,经过江苏省的极力争取,得到周恩来总理特批,最终给留了下来。


另外,除了南京工学院之外,南京多个单位都为成电的组建做出了贡献。例如,成电电真空系创始人之一,就是中国电真空技术元老级专家蒋葆增,来自南京无线电中技校。


1956年9月29日,成电举行首届开学典礼。

学校主楼(刚竣工时)


成电第一批学员

1960年10月22日,成电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。同年,又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。

1961年,成电由三机部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。1966年“西军电”转制后,也是划给了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。两所学校,事实上变成了兄弟院校

1970年1月,西电和成电,被划归给了“四机部”。


当时,归国务院直接领导的,一共有八个机械工业部。除了“一机部”是负责民用行业的外,“二机部”到“八机部”全是军工部委,分别主管诸如导弹、航空、兵器等一系列国防工业。


八个机械工业部

“四机部”,主管无线电工业。首任部长是西军电的老校长——王诤。


时间到了80年代,1980年,“四机部”指示,西电和成电必须分别对口支援一所电子工业类院校。



于是,西电支援了桂林电子工业学院。而成电,支援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。


这两所学校大家应该也比较熟悉,也就是现在的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”和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”,简称“桂电”、“杭电”。


在支援桂电的过程中,西电可以说是尽心尽力,前后派出3批教师共87人,全力援建。其中,6人担任桂电校领导(刘逢晨教授任桂电首任校长),27人担任中层领导,涌现出教授20人,副教授26人。


成电援建杭电,也是一样。


当时,成电派出了一支由专家、教授、专业技术人员共58人(一说66人)组成的队伍,参与援建杭电。其中,教授3人、副教授3人、讲师30人,干部职工22人。那时,70多岁高龄的蒋葆增,受命筹建杭电,并担任首任院长。


1982年,中国的改革开放形势一片大好。总设计师大手一挥,八大机械工业部全部改名改制。


四机部改成了“电子工业部”。就这样,西电、成电、桂电、杭电变成了电子工业部麾下的四所直属高校。


差点忘了,除了“四电”之外,其实电子工业部还有一所直属高校,名字叫做北京信息工程学院,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(起步晚,实力较弱)。


█ 校名风波

终于来到了最精彩的部分。


1988年,西电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,决定将沿用了22年的“西北电讯工程学院”校名,更改为“电子科技大学”。


于是,他们向教育部正式提交了更名申请(教育部虽然不是主管部门,但负责更名审批)。


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实力,西电对这次更名非常自信。他们认为,提交申请只是走个形式,放眼中国,没有别的学校比自己更有资格拥有这个新名字。


当时,为了提前迎接校庆,西电还没等到批文,就已经制作了全新的校牌。


当时制作的校牌
(专门邀请陕西著名书法家石宪章题写

结果,教育部的批复到了之后,西电人傻眼了——没同意。


当时,教育部回复:“决定你校更名为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’”。


不让叫“电子科技大学”或“中国电子科技大学”,好歹也叫个“西北电子科技大学”,或者“陕西电子科技大学”啊,叫个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”,算咋回事?从“王者”掉成“青铜”?

正当西电人懵逼的时候,很快又传来了一条消息: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功申请了更名,新名字是——“电子科技大学”!


西电人彻底崩溃了……


原来,成电当时也向教育部提交了改名申请。虽然实力当时远远不如西电,但成电的心比较大,想叫中国电子科技大学。

教育部当然没同意。后来,成电更改了申请。


鬼使神差,他们既没有改成“成都电子科技大学”,也没有叫“四川电子科技大学”或“西南电子科技大学”,而是干脆删掉前缀,申请了“电子科技大学”这个名字。


万万没想到,教育部竟然给批准了。。。


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教育部当时是怎么想的,反正结果就是批了,板上钉钉。


于是,成都电讯工程学院,就变成了“电子科技大学”。


不得不说,成电的领导当时还是很有心机的。虽然中文名字没有带“中国”前缀,但英文名字却是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,UESTC。


看见没,尾巴上有个“of China”,相当于还是“中国电子科技大学


值得一提的是,成电最早的校名是郭沫若题写的。改名后,因为当时郭沫若已经去世,成电方面便把原校名“成都电讯工程学院”中的“电”字和“学”字保留,加上郭老曾经题写的《中国科学》中的“科”字、《科学大众》中的“大”字,郭老手书《采桑子》中的“子”字,集在一起。


“技”字怎么办?成电把郭老手书“唯有花枝俏”一句,将“枝”字提出来,木字旁稍加改动,变成提手旁,成为了“技”字。于是,就有了新校名题字。


现在经常被戏称为“电子神技大学”…

此时此刻西电人的心情,想必是难以言表…


西北的汉子们太实诚了,他们的英文名字叫啥?Xidian University,XDU。


注意这个“電字,不是“电”

这个英文名堪称言简意赅、中西结合。但是,在国际学术上,XDU肯定没办法和UESTC比啊…

很多人会觉得,不就是个名字嘛,有什么好争的?

殊不知,学校名字作为学校的招牌,不仅意味着名声和地位,也意味着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,更意味着各级政府层面的资源支持。


对西电这种军校背景、历史悠久的学校来说,校名就是番号,是尊严,这是要拿命争的。就这么被一个“晚辈”给占了便宜,他们上上下下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?


西电人当时的无奈和落寞,我们现在也无法想象。此后的三十余年,很多西电人都没有放下这个心结。时至今日,偶尔仍会有相关的争论出现。

█ 再遭挫折,梦断985

争名失败后,西电一直耿耿于怀。


他们认为,之所以失败,原因是多方面的,既有上层因素,也有地域因素。


后来,西电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一直不太好(占地纠纷,大家可以度娘1993年的“西电校门事件”)。
于是,他们逐渐产生了“搬家的想法。

上世纪90年代,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。作为一所IT类高校,西电迫切想要搬到东部沿海城市,去IT行业最发达的地方。

再者,1992年邓公南巡以后,东南地区全面开放,沿海省份欣欣向荣。这些沿海省份,高校资源非常匮乏,非常希望引进一些名校,补足短板。为了吸引名校,他们愿意提供最大的支持力度。

就这样,在多方因素下,西电开始进行了迁校的规划。当时,西电首批锁定的目标城市,包括深圳、珠海、宁波、青岛四地。尤其是宁波,是西电领导的首选(西电几个领导都是宁波人)。

根据宁波市领导的回忆,为了能吸引西电,宁波开出了极为丰厚的条件:拿出1500亩土地,新建45万平米校舍,建成的新校规模将是原址的三倍;给教职工提供优厚福利,计划给每一位教工提供成套住房;除了国拨经常性经费外,宁波市政府还打算额外每年给予3000万元补助!


如此优厚的条件,成功吸引了西电的垂青。可是,正当迁校进行实质性推进阶段的时候,遭到了陕西省政府的全力阻挠,最终搬迁计划搁浅。

1997年,西电和成电都顺利成为国家“211”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。但是,几年后,国家评985,意外再次出现——成电当选,西电落选。


西电之所以落选,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地域


西电地处陕西西安,这里是出了名的高校内卷。这里有西安交通大学,肯定比不过。同级别的还有西北工业大学,比自己略强(2001年入选)。后来,还加了一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(2004年入选


这种激烈竞争下,西电想要再争取一个名额,实在是难上加难。地方政府的支持意愿也不强烈。


陕西部分高校的软科排名数据非最新)


相比之下,四川除了一个川大之外,就没有能打的了。所以,当地政府肯定全力支持成电。

对于西电来说,之所以落选985,学校性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。


西电是电子类院校,学科较为单一。985学校一般都是综合类(尤其是理工类)大学,所以吃亏。当时,各部委直属高校里面,也就各1个名额。毫无疑问,信息产业部的名额,给了成电。


后来的事实证明,校名、地域、985光环,对于一个学校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。成电在多方加持下,一路高歌猛进。而西电,却逐渐被拉开了差距。(当然,学校自身原因,也是一方面。)


电科双雄,迈向未来

进入21世纪之后,两所学校各自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。迄今为止,他们都没有再改过校名,也没有搬迁过地址(新增除外)。作为电子科技双雄,他们的社会认可度很高,录取分数也一直不低。

从整体实力上看,西电和成电各有千秋,成电略强。

根据2022年最新的数据,截至2021年11月底,西电共有南北两个校区,下设通信工程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,全日制在校生3.6万人(本科生2.2万人,硕士生1.2万人,博士生0.2万人),专任教师2400余名(博导700余人,硕导1500余人,专职院士3人)。


学科建设方面,西电现有2个国家“双一流”重点建设学科群,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,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,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,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,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,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65个本科专业。


人才输出方面,90多年来,西电先后为国家输送了31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,产生了120多位将军、24位院士、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。


联想创始人柳传志、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、中国移动前总工李默芳、“天宫一号”总设计师杨宏、著名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专家,都毕业于西电。


可以说,西电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
再看看成电。

截至2022年3月,成电设有清水河、沙河、九里堤、永宁四个校区,校舍总建筑面积139万余平方米;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、2个国家重点(培育)学科;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,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,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,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,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,专业学位硕士点12个。

成电的杰出校友也不少,除了学术界的众多院士、专家之外,产业界包括网易创始人丁磊、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、华为前董事长孙亚芳,皆来自成电。


█ 结语

好啦,以上就是关于西电和成电的介绍。


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,大家也看明白了,恩怨情仇,都是过眼云烟。


面向未来的数字化信息化社会,对电子信息类人才还有极大的需求。因此,两所电子科技大学,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前途光明。


希望西电、成电再接再励,续写更辉煌的成就!

—— The End ——

参考文献:

1、历史照片:建国前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,瑞云浓慢;

2、电子科技大学官网、官微;

3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网、官微;

4、百度百科,相关词条;

5、西电 & 成电:相逢一笑泯恩仇,西电1988;

6、成电西电,隔着茫茫秦岭的无线电口水战,高校专业那些事。

作者 鲜枣课堂

发表回复